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長三角各省份已不約而同地做出一個重大選擇:將新興產業作為新的經濟支柱。
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近日表示,江蘇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六大新興產業今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萬億元,占全部工業的23%,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的問題看,必須加強創新!蹦暇┐髮W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認為,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環保等領域的技術突破都可能推動產業革新,支持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
同為中國東部強省,浙江省預計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超過兩萬億元,占全省工業比重的30%以上,未來5年,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作為長三角龍頭,上海計劃到2015年成為在若干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爭取達到30%。
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人們清醒地看到,過去依賴低成本資源和廉價外來勞動力的傳統經濟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必須轉向以科技進步或提高效率帶來的增長,從而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
“改革開發以來大量依靠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方式行不通了,以后競爭取決于技術能否占領制高點!鄙虾=煌ù髮W教授、上;酃雀呖萍紕摌I中心主任李湛說,既然是新興產業,大家基本是站在一條起跑線上,所以上海乃至全國的經濟轉型已刻不容緩。
李湛還特別提醒說,目前整個長三角的新能源發展態勢還比較模糊,大家都在嘗試、推進,差異化發展有助于各地形成清晰的布局,從而對全國的新興產業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
理想能源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總裁錢學煜博士也表達了相似觀點,他認為長三角的新興產業發展很快,但應該避免無序競爭以及由此造成的產能過剩,所以需要發揮各自特長、進行差別化發展。
“例如在新能源行業,江蘇、浙江起步較早、發展得很好,從去年春天開始,上海也開始發力,但避免同質化發展,而是在太陽能上獨辟蹊徑,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核心生產設備!卞X學煜說。
專家們建議,不僅在不同省份之間,即使是本省份的各地,新興產業發展也需要做到有所側重,這一點在江蘇物聯網布局上已有體現。
“經歷過最初的摸索,江蘇現在物聯網布局比較合理,無錫是科研和示范中心,蘇州和南京則是雙翼,提供產業支撐!苯K省昆山市周莊鎮主管招商服務的副書記高苡平說。
周莊1998年就著手發展傳感器產業,2000年被國家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火炬計劃昆山傳感器產業基地”,2003年又被批準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規劃“863”成果產業化基地。
“物聯網這個事太大,無錫一家絕對做不完,各地發揮自身特長,充分發揮原有產業優勢,才能做得更好!睙o錫市信息化和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張克平說,只有齊心協力,中國才能占領物聯網制高點,其他的新興產業也是如此。
長三角各地在制定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時,已經注意到發揮本地優勢、避免無序競爭:江蘇在已成規模的六大新興產業外,正在氫能、超導材料、機器人、有機發光顯示等領域進行前瞻布局。
浙江在確定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時,根據本地優勢,把海洋新興產業和新材料產業以及核電關聯產業也納入其中。此外,浙江將形成“一帶兩核多區”發展格局,“一帶”即環杭州灣戰略性新興產業密集帶;“雙核”即杭州、寧波;“多區”包括全省14個大平臺建設、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
上海則強調把提升自主發展能力與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結合,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積極引導外資投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的薄弱環節。
上海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兩大先導產業,聚焦發展民用航空、物聯網、智能電網、云計算、半導體照明、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
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在關于新興產業的分析報告中總結道:“戰略性新興產業有自身的產業生命周期和發展路徑,它是一種創新驅動性產業,在起步階段,決策者和實踐者務必慎之又慎。因地制宜遠比熱情干勁更有說服力,也更符合企業家精神! |